海外华文媒体走进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参观凭吊研讨红色文化走向世界新路径新方向

时间:2023-03-27 21:29:43人气:7497来源: 欧华之声网

 

    红色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与方法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慧卿)



    感谢会议主办方的邀请,今天能到这里参加红色文化海外传播示范观摩活动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我感到非常的荣幸。下面我就红色文化海外传播的意义和主要途径谈几点浅见。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红色文化海外传播?也就是红色文化海外传播的意义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从战略高度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发表高屋建瓴的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其中,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方面,明确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的海外传播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参与国际话语秩序的建构方面的意义显得更为的深远而重要。
   (那么我们该如何高质量、高水平地开展红色文化海外传播,取得预期的效果呢?)
    我个人总结了以下五个途径,说得或许不那么恰当,仅供参考。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红色文化海外传播的效果与红色文化的研究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首要的途径是深化基础研究,深入挖掘雨花英烈的相关史料,夯实史实基础,提高理论研究和阐释水平,积极发挥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
    应该说,我们研究院近几年在基础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如《雨花台烈士陵园志》、《雨花英烈史料》丛书、《中国纪念馆发展报告》等,其中《中国纪念馆发展报告》已经成为国内文博界具有较高价值及全国影响力的行业报告品牌。在此,建议纪念馆继续发挥雨花台红色研究院的平台优势,加强研究机构、高校、纪念(博物)馆等建立合作机制,凝聚人才和资源,多形式、多类别地开展红色资源的理论与阐释研究。
    从我们全省的层面来说,建议设立专门红色资源研究机构,依托社会资源,全力整合全省乃至全国相关研究力量,创新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研究的研究机制,构建面向国家部委、全国业界的决策服务与评价研究的红色高端智库平台,全面推动我省红色资源理论与应用研究,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同时创新红色资源的传播途径和传播机制。

    第二个途径是推进史料和学术外译工作,全面提升红色史实翻译和传播能力,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
    在红色文化的外译工作方面,1952年正式成立的外文出版社是我国目前红色经典外译工作最为权威的单位,成果也最为丰富,在规模和数量上均居于全国首位。外文出版社翻译了最为经典的“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还翻译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暴风骤雨》(周立波)、《小城春秋》(高云览)、《百合花》(茹志鹃)等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社等历史巨变的文学作品。我们通过主动输出的方式,对当时冷战国际局势作出积极回应,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文化宣传作用。

    就我们南京博物总馆而言,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可以说是史料和学术外译工作的先行者之一,在外译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2022年为例,该馆编辑核心史料外译丛书《二战记忆:南京大屠杀》,强调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二战中的国际大屠杀之一,侧重第三方史料,增强外国读者的共鸣。推动翻译《南京大屠杀史》俄文、法文、德文、阿拉伯文、泰文、阿尔巴尼亚文版在国外出版和发行。此外,该馆学术期刊《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精心选译了一些研究成果,用日文、英文形式向海外传播。      本人也是海外传播的受益者之一,拙文曾在日文刊和英文刊登出,为我们的海外传播工作作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目前,国内一些辨识度和影响力较强的红色场馆也积极探索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方式,比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于2021年4月与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签署红色革命文化国际传播合作协议,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血脉”为使命,开展红色文化翻译传播实践,旨在世界文化图景中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因此,我建议纪念馆加强智库合作,推进学术外译工程,严选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转换为多语种刊物,以直接在海外发行的方式提高对外传播的到达率。坚持学术外译和普及性成果外译并举,不断丰富外译成果,加大普及性读物的外译力度,加强史观和史实的海外科普。

    第三个途径是沉下心打造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力作,将之作为海外传播的重要举措,讲好中国故事。
文学、戏曲、剧作、电影、电视剧、舞蹈、美术、绘画等艺术形式是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应创作一批高品质的艺术作品,讲好中国红色文化。
    在红色作品的传播方面,《白毛女》应该是最为成功的现象级作品。贺敬之、丁毅等人执笔,根据20世纪40年代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故事创作而成的《白毛女》,不仅在我们国内家喻户晓,它曾经被译为日语、英语、俄语、印尼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僧伽罗语、捷克语等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发行,以歌舞剧、话剧、芭蕾舞剧、电影等多种表演形式,是迄今为止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中国红色经典,在70余年间的历史进程中持续不断地把新中国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这说明,只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创作出一批精品力作,就能跨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弥合意识形态上的鸿沟,促进红色文化的海外传播。

    近些年,我们江苏在用“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如2019年7月,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制作,江苏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原创歌剧《拉贝日记》用国际视角、世界语言回望历史创痛,礼赞今日和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升华了主题,在欧洲巡演过程中广受当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最近的一次尝试,就在今年3月18日,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的紫金草艺术团,就是希望通过各类艺术方式,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通过艺术交流,唤起人们心中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闪亮“名片”。
    建议将一批反映雨花英烈的文学精品转换成艺术共通性更强的舞蹈、戏剧、话剧等作品。江苏省社科联张新科书记创作的《苍茫大地》,就是一部反映雨花英烈精神、描写雨花英烈英雄事迹的精品力作。该书以雨花台传奇烈士、中共早期党员、留德博士、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许包野为原型,着力塑造了许子鹤这一具有崇高信仰和民族大义、博学睿智、胆识过人的共产党人形象。《苍茫大地》曾被徐州工程学院改编成了话剧,江苏长荣京剧院改编成京剧《鹤舞云天》,广东潮剧院改编成潮剧《许包野》,演出效果非常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见这些红色题材的文学作品在红色传承教育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的海外传播中,可以优先选择容易引起共鸣的侨界共产党员进行进行改编、打造,用艺术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

    第四个途径是建立多元对外交流机制,拓宽交流渠道。(有关建立多元对外交流机制方面,我想提三点建议。)
   (1)建议通过省市侨联,深化与海外华侨社团的关系,充分发挥遍布全球198个国家以及地区,6000多万华侨华人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海外侨胞,肯定华侨的贡献。他在2020年10月12日至13日广东考察时说:“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许包野、邓中夏、黄励、洪灵菲等雨花英烈都是侨界共产党员,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有关雨花英烈侨界共产党员的史料挖掘工作,我们也取得重要的突破性成果,如2021年7月,由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作序,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江苏省侨联、南京市侨联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风华 雨花侨魂》。我们应进一步扩大《雨花侨魂》的国际影响,增强侨界群众对党的精神血脉的认同,激发侨界群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自觉。
    因此,在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中,我们依然要紧密联系海外华侨社团,加强海外华人华侨红色旅游市场的开发,不断提高红色文化对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进侨胞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扩大红色文化的海外传播影响力。

    (我来自侨乡——福建省南靖县,我们村90%左右的家庭都有华侨关系,对华侨对祖籍地的影响有着十分深切的体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村里的硬件设施和村民家庭生活都仰赖华侨的反哺,我在学期间,也一直享受华侨给的奖助学金,1998年到2008年十年,我从不间断,每年享受1千港币的华侨奖助金。我们的族谱,也清晰地记载了华侨积极参与抗日战争活动,如印尼泗水漳州同乡会主席张庆重在抗日战争期间,团结华侨积极投入民族救亡运动,多次捐款资助延安军民抗日。1938 年10 月,他担任“泗水海产公会”主席,将海产公会公积金捐献救国。)
   (2)建议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各博物馆之间、国际博物馆协会等国际组织建立制度化、常态化联系,加强馆际合作,建立史料和国际资源信息库,搭建国际馆际交流平台创新国际馆际展览交流,策划打造外展品牌,不断拓展海外展览的影响力。
   (3)广泛联络国际友人、相关研究专家、国际艺术家等友华人士及相关团体,加大海外文物史料征集力度,开拓新的海外征集途径,丰富纪念馆馆藏资源,在此也建议吸收一批外籍研究员共同开展智库工作,通过“外嘴”说历史、讲史观。
第五,推进融合式传播协作持续开展国际传播

   (1)运用多维数字技术,活用红色资源。2022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文化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是如此。因此,建议采纳新技术,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优势,对馆藏文物加以研究、展示和利用,及时做好藏品史料的数字化,把红色资源数字化开发完善做实,利用AI技术对珍贵红色文物、照片进行数字化修复,通过全景技术搭建网上展馆、云展览、数字化展厅,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优势,真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
   (2)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外宣体制,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
通过大数据分析“双微一抖一B站小红书两直播”(即微博、微信、抖音、B站哔哩哔哩、小红书、抖音直播以及斗鱼直播)及海外社交平台(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新媒体传播矩阵的受众人群,根据各平台用户的差异,进行分众化传播。关于新媒体矩阵的传播策略,可以结合清明、建军节、国庆等时间节点或重要纪念日打造一批品牌特色活动,创新性推出各类传播产品,将纪念馆的全媒体产品及纪念馆资讯,及时向外传播发布,扩大红色文化的海外传播效果。

    注重与国外正规友好传播机构、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等外国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充分利用海外传播渠道,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国际影响力。
    建设多语种传播平台,拓宽多语种发布渠道,点对点向外籍友人、海外华人华侨社团发送,介绍红色文化、雨花英烈故事,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传播珍爱和平理念。
吸收一批海外留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讲解、成果外译及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等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红色故事。

以上就是我对红色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和主要途径的一点浅见,再次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谢谢大家!

 
    在“红色文化海外传播
示范观摩活动”上的发言(2023年3月27日)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杨永清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高度褒扬,更是对用好用活雨花台红色资源的殷切希望。
        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在党的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雨花英烈大多在革命低潮之际走上革命道路,经受住炼狱和刑场的生死考验,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30岁,这其中不乏具有海外旅居经历的侨界共产党员。以“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为内核的雨花英烈革命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是党的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雨花台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目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雨花台也成为富有思想意涵的信仰高地和精神家园。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为用好用活雨花台红色资源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有关部署要求,在市委宣传部领导下,加强科学保护,开展系统研究,打造精品展陈,强化教育功能,以用好用活雨花台红色资源的实效性举措,为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一、加强科学有效保护
       我们坚持保护第一,加强革命文物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运用水平,推动构建系统性、长效化保护格局。         一是强化制度性保护。参与制定并深入落实全国首部保护烈士纪念设施的具体“点”上立法——《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同落实《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相结合,对雨花台红色资源实施分层次严格保护。二是深化抢救性保护。实施革命文物抢救性征集活动“红星计划”,开展全国雨花英烈近亲属口述史征集行动,奔赴境外进行史料挖掘寻找,仅在俄罗斯就征集到雨花英烈相关文献资料近5000页。三是推进数字化保护。基本完成中宣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试点项目——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红色基因库、雨花英烈卷宗资料全文数据库建设,摸清红色资源底数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保护与转化,实现珍贵红色资源可持续保护利用。

    二、开展深入系统研究
      我们坚持大历史观,从高层次、宽领域着手探究雨花台红色资源的精神要素和时代价值。一是做好史料编研。不断丰富“雨花英烈史料”“信仰的力量”两大丛书,推进《雨花英烈大辞典》编撰,以原始资料还原英烈崇高事迹与心灵足迹。深化课题研究,在伟大建党精神视域下探讨雨花台红色资源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内涵,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探寻雨花英烈信仰的生成逻辑和实践机理,推动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进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二是建好智库平台。推动市级重点新型智库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升级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与南京大学共建博士后工作站、革命纪念馆研究中心,并联合申报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设立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围绕红色资源保护管理运用、中国特色纪念馆学科体系建构等主题,推出系列决策咨询成果。三是增进交流研讨。每年举办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为主题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汇聚全国红色资源研究领域著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牵头成立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纪念馆专委会,连续两年策划并承办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和主办的“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峰会”,搭建全行业年度交流展示舞台。
    三、推进立体传播展示


      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增强红色资源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推动红色资源实现现代化表达和创造性转化。一是深化融合传播。牵头建设上线“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和利用平台”,发起成立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点、新媒体、志愿者等三大联盟,实现城市红色文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与央媒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通过高位高频高效发声,宣传推广雨花台红色资源。清明雨花英烈“云祭扫”活动获得央视连续三年报道和《人民日报》头版图文报道,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9亿次。二是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深化实施策展人制度,在展品选择上注重党史经典和人文情怀融会贯通,在形式设计上注重馆藏资源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出一大批红色题材精品展览,其中“铁窗犹见坚壮志——雨花英烈狱中斗争革命文物展”等多项展览受到中宣部或国家文物局推介。三是推出文艺力作。大型话剧《雨花台》在北大、清华等全国高校巡演超过160场,荣获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型交响组歌《信仰的力量——雨花台》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大型纪实文学《雨花台》由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倾情创作。2022年,雨花英烈题材纪录片《绝笔2》《北平五烈士》《雨花台家书》相继在央视播出,新媒体端累计受众高达5.1亿人次。
    四、提升铸魂育人功能

      我们坚持启智润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激励江苏广大党员和人民开拓前进。一是打造革命传统教育高地。充分挖掘整合江苏丰富红色资源,以继承弘扬“两高一大”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为主线,打造主题课、专题课、现场教学、互动访谈教学等融合共生的雨花台干部学院特色课程格局,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二是建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承办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向雨花台烈士敬献花篮、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青少年凭吊革命先烈等大型仪式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的浓厚氛围。由专业讲解员、优秀志愿者、烈士亲属、专家学者组成的雨花英烈事迹宣讲团持续开展“六进”活动,将固定的教育基地变为流动的教育课堂。举办“传承英烈精神,强国复兴有我”雨花英烈纪念地全国联动宣教活动,征集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主题征文,组织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三是筑牢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探索建立馆校长效联动机制,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出了《雨花英烈的艺术人生》等一系列课程活动和《传承——雨花英烈精神中(小)学生读物》等一系列读本绘本,推动雨花台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导学生播下红色种子、系好人生扣子。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小雨滴”志愿服务队,近三年来共招募志愿者1480人,策划志愿服务项目44个,获评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回顾历史,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36到1947年,先后有英、美、苏、加、德等十多个国家百余位人士,冲破国民党封锁,奔赴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有效激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共的认同和支持。记者报道在欧美国家广泛传播,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共领导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对中共对外话语传播与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记者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共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展示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可见,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

      自1949年建陵起,雨花台便迎来了无数国际友人的参观与凭吊,其中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朋友为主,这是雨花台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友谊、深化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新时代以来,雨花台持续探索红色文化海外传播的方法路径,加强海外史料征研,接待海外观众参观,策划海外主题展览,多形式推动广泛传播。这其中,雨花台被中国侨联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与中国侨联、省市侨联合作编写图书《百年风华 雨花侨魂》等,积极接待海外观众、海外华文媒体来陵参观,同时推出多语种版讲解词,帮助外籍观众认识和了解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内涵特征,为雨花台红色文化海外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天,我们邀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媒体代表来到雨花台,携手推进红色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可以说大有必要、很有意义。我们将立足雨花台丰富的红色资源,深挖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特别是有海外旅居经历的雨花英烈事迹,不断为红色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丰厚素材,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嘉宾多多给予指导、多提宝贵意见,与我们在课题研究、咨政建言、图书编写、史料征集、展览策划等方       面开展长期深入合作,共同为讲好红色中国故事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