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疆 采访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 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品质与魅力——“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3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见闻

时间:2023-06-07 10:21:26人气:137092来源: 欧华之声网

       本网讯:6月6日上午,“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3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活动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和自治区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米海尔古丽·阿吉等领导的带领下,走进新疆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参访,见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品质与魅力。




       参观点位置及离区域中心位置:地处葡萄沟景区内,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北约7公里处,312国道直 达。

     
 
    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彩鞠项目传承人邹永萍,其创作非遗文创产品“彩鞠”天山牧歌系列作品获得2019年全疆非遗文创产品大赛一等奖殊荣;2020年其代表吐鲁番市参加全国创业创新技能大赛,荣获第四届“中国创翼”2020年创业创新大赛吐鲁番市选拔赛创新类一等奖的殊荣;该项目代表自治区和吐鲁番市参加2020年12月10日在广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华绝技展演。

     
       为了传承和保护吐鲁番民间传统文化,展现吐鲁番民间传统文化的区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2018年至2021年,吐鲁番大西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景点建成全疆首个“旅游非遗集市”,非遗街区分为 A、B、 C街区,建筑总面积1334.15㎡,非遗展示门店共23间;2021年4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授牌;葡萄沟非遗集市现有三条非遗集市区按照“舌尖上非遗”“指尖上非遗”“脚尖上非遗”分类分区进行打造。舌尖的非遗项目包含豆豆汤饭、九碗三行、烤全羊、列巴、卡瓦斯等美食类非遗项目;指尖上的非遗项目包含烙画、柳编、剪纸、土陶、艾德莱丝绸等手工类非遗项目;脚尖上的非遗包含那孜库姆、麦西来甫、维吾尔族达斯坦、十二木卡姆等歌舞类项目。

       

       据了解,近三年,葡萄沟景区非遗集市内连续举办市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系列活动,通过集中展示吐鲁番传统民间文化项目,游客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传承人也得到较为客观经济回报,吐鲁番市传统文化项目与旅游项目正在不断融合发展。
     
       党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文化润疆”的治疆方略,极大丰富了新时代中央治疆方略的内涵和指导意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文化润疆”方略的具体实践,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落实。





       另外,采风行记者们还了解到以下新疆民族产业的特色:

     
       
1.维吾尔族地毯织造技艺
       新疆维吾尔族地毯主要产于和田地区,分为彩色和本色两种,图案别致,风格独特,色调高雅,在造型上,多以植物的花、果、枝叶及饶有风趣的各类动物为纹样原型,织造工艺流程包括十多道工序。维吾尔族地毯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古朴典雅、质地柔软、防潮抗腐、经久耐用、久不褪色,畅销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2.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新疆维吾尔族土陶分为素陶、釉陶和彩绘釉陶三种,主要传承流布于新疆南部喀什地区的喀什市、英吉沙县、伽师县和东部的吐鲁番等地区。制作技艺古朴成熟,装饰线条粗犷,风格独特,自成一家。装饰多为花卉变形和几何图形,不少作品带有明显的中原文化元素,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和见证,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活化石”。


       3.面人
       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揉捏创作各种造型的传统手工艺品。流行于全国各地,新疆面人经内地传入,主要集中流传于乌鲁木齐市及北疆地区。多以动物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地方戏曲中的人物为题材。体积较小,造型完整饱满,略显夸张,手法简练,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4.柳编(维吾尔族枝条编织)
       生活在吐鲁番的维吾尔人经常到田间、沙漠采集树木枝条,并按长短粗细存放,经剥皮(或不剥皮)浸泡后用来编织。维吾尔族枝条编织多使用榆树条、胡杨枝、红柳条、杨树枝、桑树枝、柳树枝等,保留了枝条的质地和本色,编织手法有平织法、麻花织法等。枝条编织品广泛用于维吾尔人民的生产生活,集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体。

       5.维吾尔族刺绣
       维吾尔族刺绣绣法融合吸收了新疆多民族文化元素,题材丰富,色彩鲜明,针法质朴,表现形式多样,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图纹布局疏密合理,色彩艳丽饱满,在刺绣图案上,具有东西方文化元素荟萃、农耕与游牧生活方式并存的特征。刺绣不仅体现着维吾尔人的心灵手巧和艺术想象,抒发了群众对大自然的钟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成为了各地扩大就业容量,助力精准脱贫的有效载体。
       6.哈萨克族刺绣
       哈萨克族有句谚语:“哈萨克小伙从会走路就会骑马,哈萨克姑娘从幼年起就拿针刺绣”。哈萨克族刺绣构图饱满,图案纹样粗犷简洁,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多以连续式高度概括的几何纹样构成,刺绣图案种类大致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和自然纹样三种,以“角纹图案”最为丰富。从选料、绘图、刺绣,直到成品装饰工艺十分考究,特色十分鲜明,体现着草原文化的情怀和审美特征。
       7.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
桑皮纸作为西域最古老的纸张之一,以嫩桑树皮为原料经浸泡、剥皮、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程序制成。主要传承流布于新疆吐鲁番、和田地区,其中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是桑皮纸的集中产区。桑皮纸柔韧纤薄,色泽淡黄,留有细微杂质,纹理古朴美观,纸纹扯断如棉丝,具有无毒和防虫蛀的特点,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造纸业和人类造纸的起源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8.印花布织染技艺
        印花布织染技艺用雕刻成各种图案的木模戳,蘸上染料戳印到手工纺织的土白布上,使多种不同的木模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彩印花布。在新疆,以模戳印花流传最广、使用时间最长,工艺流程大致为选布、上浆、印花、漂洗,以木图章刻制和图案的拼合布排为关键,颜料取自当地,以植物和矿物颜料为主,反映了独特的审美情趣、美学思维。
       9.绳结艺术
        绳编,也称绳结,是利用麻绳、毛绳、棉绳等材料,经拧、缠、勾、编、打结、翻转等几十道工序,制成手链、挂饰、盘扣、渔网等民俗物品和生产用具的传统工艺。绳编根据形式纹样命名,是世代相传的吉祥饰物,与节庆、人生礼仪等民俗活动密不可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美学追求,具有重要的民俗、文化和经济价值。
       10.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
       艾德莱斯绸染织工艺复杂,做工精细,劳动强度大,所有工序全部由匠人手工操作完成。作为新疆和田、喀什地区的特色传统手工艺织品,其扎染技术独特,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图案层次分明、布局对称、结构严谨、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韵味,把新疆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艺术风韵集中于尺幅之中,深受人们的喜爱。
       11.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或图案,用于美化生活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透空的视觉形象和独特的造型格式,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剪纸往往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12.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技艺
       维吾尔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包括体鸣乐器、膜鸣乐器、弦鸣乐器、气鸣乐器四大类,主要有卡龙琴、都它尔、弹布尔、萨塔尔等二十余种,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演奏音色极富有表现力,享有盛名。维吾尔族乐器制作发展至今,基本保持了传统样式,并在形制上显示出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为了解维吾尔族传统审美观念,以及丝绸之路对新疆文化艺术发展和流变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