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欧华新闻

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新的讲解词{——”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3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见闻

  本网讯:6月9日,由中国侨联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联联合主办的“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3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活动在中国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米海尔古丽·阿吉等领导的带领下,走进新疆伊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参访, 了解新疆北鲵自然生长与保护情况
 
  新疆北鲵俗名娃娃鱼、又名中亚北鲵,是距今3.5亿多年前古老珍稀动物,目前仅发现分布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交界的500km2狭窄范围内,温泉县是中国境内唯一的分布地,种群数量3000尾左右。

新疆北鲵是新疆唯一的有尾两栖类;是国家II级、自治区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为保护新疆北鲵及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有效减少保护区人为干扰的影响,同时为了广大公众更加科学认识新疆北鲵,了解自然保护事业,打响“中国唯一,新疆北鲵”这张温泉县名片,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了集科普、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

 
  
【小鲵科的起源与进化】

 
  小鲵科起源于白垩纪中期的中国华北地区,现有9属86种,其中北鲵属只有新疆北鲵1种。

  小鲵科是亚洲特有的有尾两栖类动物,也被称为亚洲小鲵。曾经扩散至欧洲东部的小鲵科物种已灭绝,新疆北鲵则成为小鲵科目前唯一遗留在中亚地区的孑遗物种。

  【北鲵的原始发现】
 
  1851
年,沙俄政府派遣的一支科学考察队赴中亚地区进行科考时,发现有多条小溪汇入一条浅河,在这条河里没有发现新的鱼类,却发现了一种有尾两栖动物。

  1866年,俄国动物学Kessler(凯塞尔)对这种有尾两栖动物进行了细致的形态特征描述,命名为Ranodon sibiricus(北鲵属、西伯利亚),并通过俄文和德文两个版本发表这一结果(我们国家称之为新疆北鲵),被学术界公认为新疆北鲵的最初发现,也称原始发现。

  【北鲵的重新发现】
 
  20
世纪70~80年代末,国内众多动物学专家、学者多次赴伊犁、塔城等地寻找新疆北鲵,但均没有发现该物种。

  1987年,牧民敬永雄放牧时,在温泉县捷麦克沟无意发现一种奇特的“不明水生物”。
  1989年9月,经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王秀玲教授鉴定,该“不明水生物”为新疆北鲵,宣告结束中国无新疆北鲵标本的历史。这次发现属于该物种的“重新发现”或“再发现”。

  【北鲵的分布状况】
   
        从世界分布来看,新疆北鲵目前仅发现分布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区域的500km2狭窄范围内。

哈萨克斯坦国是该物种真正意义上的主要分布区,文献记载有多达27处栖息地。
我国为新疆北鲵次要分布区,目前共发现6处栖息地,均在温泉县西部山区。

 【北鲵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新疆北鲵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新疆北鲵的科研工作】
       新疆北鲵为跨国分布物种,应依靠两国力量联合保护好这一濒危物种。目前,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国同行虽然建立了联系,但合作与交流甚少。
 
  哈萨克斯坦国新疆北鲵研究专家为杜伊谢巴耶娃研究员,她自2009年开始重点关注新疆北鲵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是目前哈国国内对新疆北鲵研究最为深入的学者。 
  
中国新疆北鲵研究专家为新疆师范大学王秀玲教授,自1989年开始重点关注新疆北鲵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多项高技术含量的发明专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2012年2月光荣退休。

  【新疆北鲵繁殖特征和行为】
 
  新疆北鲵受精方式为有性繁殖,体外受精。5~7月为繁殖期,每年繁殖一次,每对卵胶囊卵粒34~98粒不等。自然孵化期一般为40~50天,水温越高,孵化出来越早。

视频资料是通过水下摄像技术,记录了北鲵繁殖行为过程,整个繁殖过程持续时间约40 分钟。

 【新疆北鲵胚胎发育阶段和过程】
  见视频资料为大家呈现是新疆北鲵胚胎发育的阶段和过程,是新疆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在北鲵栖息地连续奋战1个多月,通过水下摄像等技术,观察、整理、记录了北鲵胚胎发育全过程。

  
  【360度全息成像】

   该系统采用内置成像系统,利用光学错觉原理演绎展示北鲵三个生长阶段内容。
   北鲵生长发育中经三年幼体和2年亚成体阶段,5年达性成熟即成体。
   以外鳃发育情况和体长作为判定标准。幼体:9 cm以下,有外鳃,这时靠鳃呼吸; 亚成体:体长9 到 12 cm,外鳃基本消失,留鳃痕; 成体:体长为12 cm以上,无外鳃,无鳃痕,靠肺呼吸。(讲解过程关闭灯光)

  
  【北鲵栖息地一角模拟展示】:
这是目前发现新疆北鲵6处栖息地之一的乌斯图别格怎(苏鲁别珍)栖息地。发现于1990年,位于别珍套山,博尔塔拉河南岸,距县城42公里,面积4公顷(60亩),海拔高度2100~2200米。是栖息地中面积最大,野生种群数量最多的栖息地。(边走边说、不停留)

  【时光隧道】:我们现在通过的是新建的时光隧道,请大家注意脚下和台阶。

  
  【植物灯箱展柜】:
新设立的动物、植物灯箱透明展柜,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集中储存,借助触摸屏传播展示,背景音乐、动态画面优美,功能特点(软件)总体设计先进,目前博州仅此一家,疆内也很少见。
  植物展柜存放了四例植物标本,收录了26种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重点植物。从所属类别、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分布范围、主要价值五个方面作了简单介绍,并制作了3分钟宣传片,可以了解更多的北鲵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边说边操作、演绎)

  【动物灯箱展柜】:动物展柜存放了四例动物标本,收录了26种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重点动物。从基本信息、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分布范围五个方面作了简单介绍,并制作了约4分钟宣传片,可以了解更多的北鲵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边说边操作、演绎)

  
  【四屏联动】:
采用科技与科普、静态与动态相融合,倾力打造的四屏联动电子荧屏展板。图文、视频循环播放,分别是:北鲵纪事(记录1989年至2021年北鲵保护事业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答疑解惑(解答广大公众比较关注的一些似懂非懂问题);新闻报道(播放近年来网络媒体有关新疆北鲵的一些新闻报道);荧屏荟萃(收录《正大综艺》等栏目有关北鲵的视频资料)。
声音采取定向传播,各区域互不干扰,人到声到,人离声息。让大家看得到图文、听得见声音、感受得到氛围。
             
  【活体展池】形态特征
  ■新疆北鲵体侧有肋沟12~13条;体温不恒定,随外界环境改变。
  ■北鲵体长最长达300 mm。成体北鲵体长150~200 mm者多见、体重12~15克。(目前发现最大的个体体长273mm,体重77克)
  ■北鲵叫声像娃娃的哭声为不实传言,它没有声带,叫起来声音像简单的蛙鸣。
  ■北鲵视力不佳,属于短视,仅能看见距自己50~70厘米范围内物体。
  ■北鲵幼体在水中发育,靠鳃呼吸,无四肢;成体能到湿润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
  ■北鲵四肢短小,前肢4指,后肢5趾,在水中可以灵活游动,在陆地上只能缓慢爬行。
  ■北鲵有一种特殊本领,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接近周边的色彩,隐匿起来,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防御手段。
  ■北鲵皮肤光滑柔软湿润,无鳞片,分泌粘液,具有辅助呼吸功能。因它滑嫩的皮肤不能太干燥, 不能长时间离开水。

  生活习性
  ■北鲵喜集群,属避光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多穴居在水中大石块下、潮湿草甸下、溪边洞穴里。
  ■北鲵食性广、食量大, 夜间出来觅食,凡水中和陆地能捕到的小动物皆能整体吞下,进食不咀嚼,将猎物囫囵吞下,在胃液的作用下被消化吸收 。
  ■北鲵活动范围较小,它在夜间气温低、空气湿润条件下,成体北鲵在陆上爬行离水源距离10~20m米,最远30m ,天亮前返回水中。
  ■北鲵寿命为25~30年,但受其生存环境温度偏低、整体新陈代谢偏慢等因素影响,其寿命会偏大。
  ■北鲵新陈代谢缓慢,食物缺少时其耐饥能力很强,食物极匮乏时,有成年个体蚕食幼体和卵胶囊现象。
  ■北鲵终生基本生活在水中,对水质要求很高,一定是洁净的富含氧气的常年流动的小溪或高山泉水湿地,适宜水温0~18℃。
  ■北鲵的生存环境基本是变温动物能够生存和分布的极限,属于典型的高山变温动物,介于海拔2100~3200m之间。
  ■北鲵每年11月下旬开始进入冬眠期,次年四月份逐步解除冬眠。但入眠不深,受惊时仍能爬动。
  ■北鲵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指示动物,生态环境恶化时种群数量会减少,生态环境优良时种群数量会增大。

  【中国大鲵展柜】:这尾中国大鲵是温泉县博格达尔电站2021年在清除水中杂物时打捞的,因病死亡后由北鲵管理站制作标本供游客参观。

  新疆北鲵与中国大鲵的联系:大鲵和小鲵具有共同祖先,科学家推测大约在1.1亿年前,大鲵和小鲵分成两支,大鲵存活至今,形态特征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保留了原始祖先特征;小鲵则进一步分化出许多种,如安吉小鲵等。
  新疆北鲵与中国大鲵主要共同点
  (1)俗名都是“娃娃鱼”;
  (2)前肢4指,后肢5趾;
  (3)均属于避光性动物,昼伏夜出;
  (4)皮肤光滑湿润,都具有辅助呼吸功能;
  (5)视力都不佳,大鲵主要通过嗅觉和触觉来感知外界信息;
  (6)进食不咀嚼,将猎物囫囵吞下,在胃液作用下被消化吸收 ;
  (7)耐饥能力很强,冬季冬眠,入眠不深,受惊时仍能爬动。
  (8)当食物匮乏时,都有成年个体蚕食幼体和卵胶囊现象;
  (9)保护级别目前都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疆北鲵与中国大鲵主要区别点

  (1)体形不同:大鲵体形较大,体长一般为1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为20-25千克,最大的达50千克。
  (2)繁殖方式不同:北鲵为体外受精,大鲵为体内受精。
  (3)寿命不同:北鲵寿命为25-30年,大鲵寿命为50-60年。
  (4)分布不同:北鲵常栖息在海拔介于 2000 米以上,适宜水温0~18℃的水中。大鲵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适宜水温3~23℃的水中。

   
  【沙盘剧场】:【历史沿革】
  1997年12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自治区级“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新政办函  [1997]202)号)。2017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温泉新疆北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办 发【2017】64号文)。 

  【地理位置】:北鲵保护区地处温泉县西部的苏鲁别珍河谷(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0°29′09〃-80°32′13〃,北纬44°52′45〃-44°56′26〃之间)。北与温泉县88团相接,西至苏鲁别珍河谷西边界,东至苏鲁别珍河谷东边界,南至苏鲁别珍河上游湿地边界。
  【性质类型】:属“野生生物类”中的“野生动物类型”“小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对象】:主要保护对象为新疆北鲵珍稀濒危物种及其自然栖息环境
  【功能区划】:保护区总面积694.50公顷(10417.5亩),其中:红色核心区面积286.88公顷(4303.2亩),占总面积的41.31%;黄色缓冲区面积271.65公顷(4074.75亩),占总面积的39.11%;绿色实验区面积为135.97公顷(2039.55亩),总面积的19.58%。保护区整体呈“L”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面积设置为4:4:2,有利于新疆北鲵保护区的保护。
  【三处栖息地】:北鲵保护区内有三处北鲵栖息地,分别是:
  乌斯图别格怎(苏鲁别珍):发现时间是1990年11月、海拔2100米、面积4公顷(60亩)。
  乌斯图别格怎1号(苏鲁别珍1号):发现时间是1990年11月、海拔2200米、面积1公顷(15亩)。
  乌斯图别格怎(苏鲁别珍2号):发现时间是2006年6月、海拔2300米、面积3公顷(45亩)。

  【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雪豹、野牦牛、黑鹳、金雕、猎隼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天山盘羊、北山羊、赤狐、雪兔、苍鹰、狼等。珍稀植物有宽叶红门兰、阴生红门兰、矮大戟等。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最新热点

合作伙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