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疆 见证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三大工程”千秋万代造福功能的魅力——”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3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见闻

时间:2023-06-11 09:35:35人气:117883来源: 欧华之声网

   
      本网讯:6月6日,由中国侨联指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联联合主办的“追梦中华·大美新疆”2023海外华文媒体新疆采访行活动在中国信息传播部左志强部长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米海尔古丽·阿吉等领导的带领下走进吐鲁番坎儿井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埃及、德国、法国、瑞典、菲律宾、缅甸、阿根廷、委内瑞拉、印尼、新西兰、尼日利亚、阿联酋、中国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0家华文媒体以及人民网、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政协报、中新社5家涉侨媒体参加了参访活动。

       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三大工程”。目前,吐鲁番市有坎儿井997条,其中有水坎儿井214条,总长度3491.74公里,总流量3.644立方米/秒,总控溉面积9.38万亩。坎儿井是绿洲的“母亲河”,“火洲”的生命源,吐鲁番市始终高度重视、依法做好坎儿井传承工作。
      
       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坎儿井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保护条例》,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吐鲁番市制定了坎儿井保护和利用规划,与地水资源综合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和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相衔接,新建、改建、扩建水库等控制性水利工程,必须科学论证后实施,防止破坏坎儿井水源。

       二是依法加强管理。200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大力支持,将新疆坎儿井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下拨专款,精心指导新疆文物部门严格按照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已投资9459万元,实施7期坎儿井保护工程,加固维修坎儿井165条。2023年1月5日,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专程赴吐鲁番,指导坎儿井保护工作,拍摄《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专题片,传承坎儿井文化。
      
      三是依法规范保护。吐鲁番市实施坎儿井保护,主要采取传统工艺,最大程度保存了坎儿井生态,延续了坎儿井功能。主要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加固、掏捞、清淤和防渗处理,以达到防塌、防渗、防淤和增加水量的目的。在防止坍塌、淤塞和渗漏方面,主要在暗渠内铺设砼管,钢筋砼管,U型渠加上顶盖板,卵型拱圈,矩形框架及铺设硬塑料管等防渗加固,如在集水段采用无砂混凝土管连接,回填戈壁滤水层,在输水段全部用混凝土管衬砌,管外回填戈壁砾石,减少渗漏,防止坍塌,不同地段采用不同方法联合使用;在输水段,采用混凝土或黏土进行喷锚护壁方法防止坍塌;在坎儿井龙口和竖井,进行混凝土或浆砌石护砌,竖井口采用树枝或其他作物枝条覆土覆盖方法,防止冻融破坏造成的井口坍塌;在清淤方面,主要采取每隔一定距离,在竖井底部设沉砂池,定期清淤。积极采用新工艺,提高施工劳动效率,增强保护安全性,减少劳动强度成本。目前,坎儿井仍在吐鲁番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是依法监督利用。吐鲁番市持续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保护条例》实施与监督,完善保护和利用规划,组织对坎儿井全面普查,做好水源动态监测统计和调查评价,健全监督机制,规范保护措施,加大水利行政执法宣传和监督力度。认真执行坎儿井保护规划,强化大河水、坎儿井和机电井合理分配使用,实现坎儿井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促进了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和坎儿井永续利用。

 

 

       五是促进生态惠民。吐鲁番市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参与坎儿井保护,参加掏捞施工,人均受益6000以上元,解决了他们的就业,促进了增收,培养了一批坎儿井掏捞技艺传承人。同时,做好坎儿井文化展示和传承工作,把坎儿井纳入旅游线路,深入挖掘传承坎儿井文化;把坎儿井周边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改善了生态环境,赢得了群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