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爱国教育家谭镳先生的楹联

时间:2025-04-06 22:58:24人气:115247来源: 欧华之声网

献给爱国教育家谭镳先生的楹联

图为赵嘉平先生(左)、梁卫东先生(右)回顾谭镳生平事迹
   (江门市侨媒中心讯)近年来,随着谭镳先生生前遗著的整理出版、谭镳故居的维护修复,中国近代爱国教育家谭镳这个尘封已久的名字再次重回侨乡人民的视野,掀起一股地方文化寻根溯源的热潮。谭镳先生故里: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南坦九龙里,也成为各路专家学者瞻仰、访问之热门景观。不少著名学者、饱学之士参观谭镳故里、谭镳故居之后,有感而发留下不少诗词联佳作。其中,旅居加拿大学者赵嘉平、原新会一中校长梁卫东两位先生撰写的楹联最为当地乡亲所津津乐道。
   1、赵嘉平为谭氏宗祠撰联
   加拿大学者赵嘉平参观谭镳故居与南坦谭氏宗祠后,撰写楹联一副,联云:
   南来北往百年才子兴新会,坦阔水长千亩葵林耀故乡。
   上联回顾谭镳生平赞扬谭镳功业,其意思是称颂当地著名乡贤、才子谭镳曾经为国家、为民族、为新会东奔西跑,为实现教育强国梦奋斗一生。这的确是谭先生一生爱国爱乡奋斗不止之写照:新会一中首任校长谭镳(1863-1924年),字康斋,号仲鸾,广东新会南坦乡人。身为新会一中首任校长的他是新会清末民初有名的教育家。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的表兄。谭镳一生思想进步,青年时中秀才,与表弟梁启超赴广州学海堂攻读。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已丑恩科乡试第九名举人。后入康有为开设的万木草堂就读,受到康有为提倡的"今文学"和变法图强思想的影响。此后,他参与了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活动。变法失败,他南下归乡,决意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被迫施行改革学制,废科举、兴学堂。新会创办初级师范学堂,委派谭镳为监督,主要是培养师资。不久,又创办新会官立中学堂,为新会第一间最高学府,谭镳被委派兼任堂长(监督)。辛亥革命之后,官立新会中学堂改称"县立新会中学",谭为校长,学制四年,并停招师范班。谭镳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下联所描述的:坦阔水长千亩葵林耀故乡,既是反映了谭镳故里环绕葵林濒临潭江的地理特点,也是隐喻谭镳一生以教育为事业,终其一生作育英才、培养栋梁,为家乡新会作出重要社会贡献,可谓一语双关十分贴切。
   旅居加拿大学者赵嘉平,1942年12月生于新会三江镇,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前任新会教育局教研员,2006年移居加拿大。先生喜爱中华传统文化,诗词和书法艺术颇有造诣,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和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新会冈州诗社副社长和新会书法协会副会长。有诗词作品入选《李杜杯全国诗词大赛》,曾在“江门中华白海豚杯全国诗词邀请赛”中获一等奖,其楹联作品在2010年中国"世界杯花好月圆中秋诗联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是加拿大唯一的获奖者。他的书法作品也在"2015年正体汉字全球华人书法比赛"中,一次获得特优奖和佳作奖两个奖项。近年在侨居地积极参加"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国粹"的文化活动,深受华人社区欢迎。近年书法作品先后入选《第二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和《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大展》。其艺术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名家大辞典》等20多种辞书。
   2、梁卫东为谭镳故居撰写门联
梁卫东先生是广东省名教师、江门市正高级教师,新会一中原校长,当他站在谭镳故居前,相隔一百年的前后两任新会一中校长远隔时空的重逢与对话,这是一个何等有意义的一刹那!所以,梁卫东老校长为谭镳故居撰写门联一副:
   变法曾追强国梦,归家乃建治庠功。
作为新会一中原校长,梁卫东先生当然熟悉谭镳先生对于创建新会一中的重大贡献。根据地方文献记载:新会一中全称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创办于1905年10月20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官立新会中学堂实际是从清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就开始筹办。时任新会知县的陈伯侯奉命筹办新式学堂,于孔庙明伦堂召集邑中士绅商讨兴办中、小学堂的事宜。由于师资缺乏,先办"初级师范",学制二年,不久之后办"中学堂",晚清举人、著名学者谭镳为堂长,学制五年。至1921年,由于当时广东省教育厅通令改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于是改称"新会县立初级中学",并设教导主任、训育主任、总务主任各一人,开始招收春、秋季学生。监督改称校长,谭镳校长毕生任教,桃李满门,一直任至1924年捐馆为止。新会一中老一辈校友回忆:谭镳校长的治教特点鲜明,校规严格,极重教师素质。民国初期,中学师资缺乏,谭镳不惜高薪聘请留学生任外语和理科教师,如英语科教师聘自香港书院或曾经留美的港籍人士。谭镳在担任学堂监督初年,还编辑《新会乡土志》,聘黎昀、林灿予等协助编辑,施雨崖等22人为调查员。全书按部颁例目,分15篇,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书。1924年谭镳病逝,终年62岁,其门人筑纪念台于县中学校园左侧之马山,刻石留念。
  百年学府百年辉煌。一百多年来,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新会一中不断成长壮大。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港澳同胞的鼎力支持下,该校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中学,被誉为"校风好、质量高、校园美、管理优" 的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中学、省市窗口式文明学校,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作为新会区的最高学府,今天的新会一中已经成为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名校。所以,新会一中首任校长谭镳先生至今为新会人所赞颂和缅怀!(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谭根瑞/摄影报道)

图为赵嘉平先生、梁卫东先生等瞻仰谭镳故居


图为赵嘉平先生为谭氏宗祠撰联:南来北往百年才子兴新会,坦阔水长千亩葵林耀故乡。

图为梁卫东先生为谭镳故居撰联:变法曾追强国梦,归家乃建治庠功。
献给爱国教育家谭镳先生的楹联

图为赵嘉平先生(左)、梁卫东先生(右)回顾谭镳生平事迹
(江门市侨媒中心讯)近年来,随着谭镳先生生前遗著的整理出版、谭镳故居的维护修复,中国近代爱国教育家谭镳这个尘封已久的名字再次重回侨乡人民的视野,掀起一股地方文化寻根溯源的热潮。谭镳先生故里: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南坦九龙里,也成为各路专家学者瞻仰、访问之热门景观。不少著名学者、饱学之士参观谭镳故里、谭镳故居之后,有感而发留下不少诗词联佳作。其中,旅居加拿大学者赵嘉平、原新会一中校长梁卫东两位先生撰写的楹联最为当地乡亲所津津乐道。
1、赵嘉平为谭氏宗祠撰联
加拿大学者赵嘉平参观谭镳故居与南坦谭氏宗祠后,撰写楹联一副,联云:
南来北往百年才子兴新会,坦阔水长千亩葵林耀故乡。
上联回顾谭镳生平赞扬谭镳功业,其意思是称颂当地著名乡贤、才子谭镳曾经为国家、为民族、为新会东奔西跑,为实现教育强国梦奋斗一生。这的确是谭先生一生爱国爱乡奋斗不止之写照:新会一中首任校长谭镳(1863-1924年),字康斋,号仲鸾,广东新会南坦乡人。身为新会一中首任校长的他是新会清末民初有名的教育家。此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的表兄。谭镳一生思想进步,青年时中秀才,与表弟梁启超赴广州学海堂攻读。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已丑恩科乡试第九名举人。后入康有为开设的万木草堂就读,受到康有为提倡的"今文学"和变法图强思想的影响。此后,他参与了康、梁发动的"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活动。变法失败,他南下归乡,决意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被迫施行改革学制,废科举、兴学堂。新会创办初级师范学堂,委派谭镳为监督,主要是培养师资。不久,又创办新会官立中学堂,为新会第一间最高学府,谭镳被委派兼任堂长(监督)。辛亥革命之后,官立新会中学堂改称"县立新会中学",谭为校长,学制四年,并停招师范班。谭镳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下联所描述的:坦阔水长千亩葵林耀故乡,既是反映了谭镳故里环绕葵林濒临潭江的地理特点,也是隐喻谭镳一生以教育为事业,终其一生作育英才、培养栋梁,为家乡新会作出重要社会贡献,可谓一语双关十分贴切。
旅居加拿大学者赵嘉平,1942年12月生于新会三江镇,长期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前任新会教育局教研员,2006年移居加拿大。先生喜爱中华传统文化,诗词和书法艺术颇有造诣,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和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新会冈州诗社副社长和新会书法协会副会长。有诗词作品入选《李杜杯全国诗词大赛》,曾在“江门中华白海豚杯全国诗词邀请赛”中获一等奖,其楹联作品在2010年中国"世界杯花好月圆中秋诗联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是加拿大唯一的获奖者。他的书法作品也在"2015年正体汉字全球华人书法比赛"中,一次获得特优奖和佳作奖两个奖项。近年在侨居地积极参加"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华国粹"的文化活动,深受华人社区欢迎。近年书法作品先后入选《第二届加拿大中华诗书画大展》和《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大展》。其艺术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名家大辞典》等20多种辞书。
2、梁卫东为谭镳故居撰写门联
梁卫东先生是广东省名教师、江门市正高级教师,新会一中原校长,当他站在谭镳故居前,相隔一百年的前后两任新会一中校长远隔时空的重逢与对话,这是一个何等有意义的一刹那!所以,梁卫东老校长为谭镳故居撰写门联一副:
变法曾追强国梦,归家乃建治庠功。
作为新会一中原校长,梁卫东先生当然熟悉谭镳先生对于创建新会一中的重大贡献。根据地方文献记载:新会一中全称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创办于1905年10月20日,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百年名校。官立新会中学堂实际是从清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就开始筹办。时任新会知县的陈伯侯奉命筹办新式学堂,于孔庙明伦堂召集邑中士绅商讨兴办中、小学堂的事宜。由于师资缺乏,先办"初级师范",学制二年,不久之后办"中学堂",晚清举人、著名学者谭镳为堂长,学制五年。至1921年,由于当时广东省教育厅通令改三三制: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于是改称"新会县立初级中学",并设教导主任、训育主任、总务主任各一人,开始招收春、秋季学生。监督改称校长,谭镳校长毕生任教,桃李满门,一直任至1924年捐馆为止。新会一中老一辈校友回忆:谭镳校长的治教特点鲜明,校规严格,极重教师素质。民国初期,中学师资缺乏,谭镳不惜高薪聘请留学生任外语和理科教师,如英语科教师聘自香港书院或曾经留美的港籍人士。谭镳在担任学堂监督初年,还编辑《新会乡土志》,聘黎昀、林灿予等协助编辑,施雨崖等22人为调查员。全书按部颁例目,分15篇,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书。1924年谭镳病逝,终年62岁,其门人筑纪念台于县中学校园左侧之马山,刻石留念。
百年学府百年辉煌。一百多年来,历经时代风雨洗礼,新会一中不断成长壮大。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港澳同胞的鼎力支持下,该校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中学,被誉为"校风好、质量高、校园美、管理优" 的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中学、省市窗口式文明学校,是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作为新会区的最高学府,今天的新会一中已经成为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名校。所以,新会一中首任校长谭镳先生至今为新会人所赞颂和缅怀!(江门市侨媒中心:黄柏军、谭根瑞/摄影报道)

图为赵嘉平先生、梁卫东先生等瞻仰谭镳故居


图为赵嘉平先生为谭氏宗祠撰联:南来北往百年才子兴新会,坦阔水长千亩葵林耀故乡。


图为梁卫东先生为谭镳故居撰联:变法曾追强国梦,归家乃建治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