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侨史】台山泡步村:古巴洪门之乡

时间:2025-04-11 16:07:51人气:105291来源: 欧华之声网

     【五邑侨史】台山泡步村:古巴洪门之乡 黄卓才
 【作者介绍】黄卓才,作家、写作学科专家、华侨研究学者。广东台山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已出版书籍40多种(含合作)。创作散文集《水上仙境》、纪实文学及华侨研究专著《古巴华侨家书故事》《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随笔》等。 
      
 
         台山市是著名的古巴侨乡。在“契约华工”(卖猪仔)时期,古巴的中国华工,广东籍的占九成以上,其中又以台山等四邑人为最多。台山民谣有道:“家里贫穷去亚湾(古巴),去到亚湾实艰难。”“亚湾(古巴、哈瓦那)”这个远在地球另一边的地名,台山人在170年前就已耳熟能详。
        1868-1898年间,古巴发生两次民族独立战争,华工积极加入古巴人民起义军的行列,与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英勇的斗争。或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或在后方提供金钱、物资和情报支援。许多华人官兵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涌现了胡德(开平人)中校、赖华上尉(客家人)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当地家喻户晓的起义军随军医生(铁打士将军的上尉副官)、被古巴人誉为“中国神医”的陈黄阳,就是台山人。
      
古巴共和时期,更多台山人以自由移民身份前往古巴谋生。20世纪上半期,古巴的广东华侨中约有四分之一是台山人。他们大多数是杂货铺店主和农场、工厂等中小企业主,也有生意做得挺大的。台山现时台山仍有不少亚湾侨属和古巴华侨村。所以,跟台山人聊天,冷不防就有人回应你:“我阿爷亦系去亚湾”。
        泡步村是我们古巴华侨研究者近几年继三合镇松咀村、端芬镇东宁里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古巴华侨村。松咀村古巴华侨人数、户数、侨房数最多,堪称“最牛的古巴村”。东宁里由古巴华侨牵头,以先进的股份制方式集资兴建,村容村貌美轮美奂,环境卫生一流,是“最美的古巴村”。而在此之前,五邑大学华侨研究专家梅伟强先生已调查确认:广海镇夹水村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走长毛”(太平天国)的时候就有人“卖猪仔”(契约华工)去“亚湾”,并载入台山华侨史,我称之为“古巴华侨先驱村”。  
          那么,泡步村又有什么特色呢? 2019年盛夏时节,雨中,在台山电视台编导、泡步村人朱伟科的带领下,我们的侨乡调研团队访问了这个华侨文化深厚的村庄,以及该村住在台城的乡亲。团队中有我和夫人侯素梅,台山银信收藏研究专家李柏达,以及从合肥远道前来的留美人类学者崔忠洲博士(当时他是安徽大学拉美研究所副所长,现已调任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
       
       我们的工作得到台山市领导李白云常委的关注和支持。 这次调研,田野调查的主力是土生土长的朱伟科。他本身就是古巴、美国侨属。老家在官步村,家中还悬挂着旅居哈瓦那的曾祖父朱进梅先生(洪门民治党党员)的画像。朱伟科率先深人泡步村委会各个自然村寻找线索。他找到古巴大侨领朱家兆先生的故居,并以其专业所长进行采访,拍摄了大量照片;找到泡步小学前校长朱益民先生,发掘出洪门民治党古巴总支部前秘书长朱彰遐先生的系列家书(20封45页)……这是继黄宝世系列家书和李云宏宗族系列家书/银信之后又一组台山旅古巴华侨系列家书,是古巴华侨和台山侨属生活史最真实的文本,具有宝贵的文物史料价值。
        通过调研、总结分析,我们一致认为:泡步村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古巴华侨村。其特色是典型的“古巴洪门之乡”。 泡步村位于台城镇西南部,距离中心城区八公里。以前叫附城泡步乡,现在是台城镇的一个村委会。辖区面积六平方公里,含泡步、官步、潮北、潮江、中和、南步、南乐、安步、永年、向北、新泽、锦泽等20个自然村,共280户,常住人口890人。
        泡步村丘陵山地多,平整耕地少,但水陆交通便利,又地处台山市中心城市台城镇郊区,所以并不闭塞。1909年,全国第一条侨办铁路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其中重要的一站就是官步站。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新宁铁路成为日军空袭的目标。据官步村长者介绍,当年新宁铁路公司将火车的重要部件隐匿山中,但日寇收到情报即将其炸毁。如今官步村村头的池塘就是空袭后留下的弹坑罪证。
         抗战胜利后,在当年铁路路基上修建公路,贯穿泡步全境。水路有“三合河”,可通船运。 泡步华侨众多,分布世界各地。其代表人物是朱家兆先生。 朱家兆(1884-1964),古巴富商、爱国侨领,泡步潮北村人。他早年赴古巴谋生,后开办永兴隆办庄、兆利隆商庄、金鹰戏院任总经理;创办《开明公报》(任主任)、朱沛国堂(连任主席13年)、中华学校(连任校董会会长)。抗日战争时期当过古巴中华总会馆  主席,积极重组旅古华侨救国后援会发动华侨捐款。旅古华侨救国后援会是古巴华侨抗日救国组织。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古巴中华总会馆主席林元亨发起成立。当时捐款数万元,分寄马占山、蔡廷锴将军为军饷。淞沪之战后,该会工作暂停。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朱家兆即领导恢复该会活动,并在全古各省设立59个抗日后援分会,直至1945年8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才结束工作。古巴华侨抗战捐款240万美元,数额居美洲第三位,其中朱先生贡献至伟。他还曾主持中国航空建设协会及支会工作,筹集资金慰劳空军航空会员,受到空军官兵和上海市民赞赏,并被任命为上海荣誉市长.。   
        朱家兆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加入古巴洪门致公堂,1937年担任主席。抗战期间,他密切注视时局变化,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和祖国人民的命运十分关切。他与著名侨领司徒美堂先生一起组织华侨政党,期待抗战胜利后回国参加建设大业。经美洲洪门兄弟商议并经过一番筹备,1941年3月21日,在纽约召开了“美洲洪门恳亲大会”。
        出席大会的有加拿大、美国、古巴、墨西哥、巴拿马、巴西等九个国家洪门致公堂的代表。大会一致决定把洪门致公堂改称为“中国洪门致公党  ”(这是美洲的致公党,与后来在国内成立的致公党是两个不同的组织)。司徒美堂被选为洪门致公党全美总部的主席,古巴的朱家兆、加拿大的陈宜显、墨西哥的甄显炽被选为副主席,下设组织、宣传、联络、财务各部。大会还通过《党纲》和《对时局宣言》,表示要“以华侨资本和人力参加复兴中国的建设”。
        各地洪门人士主持的报纸,如美国《五洲公报》,加拿大《大江公报》和《洪钟报》,古巴的《开明公报》和《民声日报》,秘鲁《公言报》等,还联合其它爱国华侨报纸,发出《十报宣言》,号召“中国要结束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还政于民,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政府。”随后,各国致公堂跟着改组为致公党,致公堂成员也就转为致公党的党员。 朱家兆自1937年担任古巴洪门致公堂主席,到1946年改名为民治党,他续任主席,直至1964年去世,历时20多年。
        任职期间,他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其中最可彪炳史册的,是古巴洪门总部大楼的建设。1940年代,由于社团成员的不断增多,需要一个更大的办公大楼。为此,古巴洪门民治党从1944年底开会商议筹资,次年初签字买地,到建筑施工、竣工,都是朱家兆主席担纲,亲力亲为。现在,这座manrique大街513号的大楼,依然是这个社团的总部。这对他巨大功绩最好的纪念。
        朱家兆的党员证编号为1号,可见其在党内地位和威望之高。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泡步村25位旅古华侨加入民治党,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泡步村成为古巴洪门之乡,朱先生是主要的缔造者。 朱家兆对祖国的贡献,还包括培养了爱国爱乡的香港实业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儿子朱灼云先生和香港名演员朱江。
       
       朱灼云(1911-1991),香港实业家,著名社团活动家。据史料记载,少时就读于本乡立德学校。从台山县立中学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回立德学校任校长。1944年赴香港谋生。后开办兴隆办庄(与父亲的古巴商号一脉相承),专营商品出口和寄托投递物资等生意。1956年开始经营国货,合股开办了香港中建国货有限公司、香港中孚国货有限公司,并任董事和经理。他倡议组建了香港四邑会所、港九百货业商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等。历任香港四邑会所理事长、监事长,是一位卓越的社团工作组织者、领导者,深得各界的拥戴。
        朱灼云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为台山人民做好事、办实事,他是旅外乡亲建设家乡的组织者、领导者,深受台山人民敬重,被大家尊称为“灼伯”。从1950年代起,他就积极协助台山兴建蛮陂头水电站、大隆洞水电站、华侨自来水厂等;并捐车辆发展交通,买化肥发展农业。
         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他是支持家乡建设的先行者之一。他一方面尽已之力,捐资买车辆给台山,修建立德学校,并首倡建立教育基金会,助建公益大桥、县政协大楼、台山一中,以及资助出版《新宁杂志》等;另一方面团结发动海外乡亲出钱出力筹建了新宁贸易公司,积极参加在台山和香港举办的庆典或招商活动,做到了鞠躬尽瘁,奉献赤诚,高风亮节,有口皆碑。  
         朱灼云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朱家兆、朱灼云父子的事迹,载入了《广东台山华侨志》和《江门五邑名人词典》。朱家兆先生共有六个子女。女儿朱素衡曾任职于广州市侨联。孙子朱江,本名朱士东,是香港颇有名气的演员。泡步村,古巴洪门之乡,名不虚传。
         鸣谢: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历史系在读博士时光小姐帮助从西文著作《中国的足迹在大西洋彼岸》中翻译出朱家兆先生的有关史料,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黄卓才、袁艳编著:《从契约华工到改革先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2.梅伟强主编:《广东台山华侨志》,台山市本书编委会2005 3.(古巴)吕美枝编著:《中国的足迹在大西洋彼岸》(西班牙文版),哈瓦那Editorial JOSE MARTI,2016 4. 张兴汉:《爱国侨领司徒美堂的抗日救国活动》,《广州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5. 陈照平、张忠林主编:《江门五邑名人词典》,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官步村航拍  朱伟科摄  潮北村一角   朱伟科摄   朱家兆像潮北村朱家兆祖屋   朱伟科摄  历史图片:1945年在古巴洪门总部买楼仪式上,朱家兆主席(左二)签字  官步村南洋富商豪宅翘庐   朱伟科摄
       泡步村古巴华侨洪门民治党党员证(部分)   朱伟科征集                       
        朱彰遐先生寄给儿子与儿媳的家书   李柏达扫描                              
        调研团队冒雨访问泡步村   李柏达摄  在泡步居委会访问朱书记   小飞鱼摄            
          访问古巴侨属朱益民先生,赏读其父朱彰遐家书   
        (左图右左起朱伟科、朱益民、黄卓才、崔忠洲、李柏达)  

         李白云常委(右一)听取调研分析  小飞鱼摄
           江门市联海侨界交流中心   2025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