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奋进自贸港 | 郑丽娟:让五指山红茶再“出海”

时间:2025-08-31 16:38:37人气:125237来源: 欧华之声网

  本网中新社海南讯时值“追梦中华 扬帆自贸港”2025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走进五指山,来自10个国家的海外华媒人士深入茶园体验茶青采摘,在雨林环抱中闻香品茗,实地领略了五指山红茶的魅力。

图为海外华媒人士参观茶园。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海南热带雨林的五指山红茶品质一流,具有‘琥珀汤、奶蜜香’的特点,值得被更多人知晓。”五指山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椰仙”)总经理郑丽娟对前来的海外华媒人士说。

  海南有了首个茶叶国家地标产品

  “椰仙”园区座落于五指山市水满乡,海拔高度850米,占地面积60公顷。这里四季如春,山高雾重,昼夜温差大,云雾缭绕。再者,五指山红茶所用的茶树品种,为当地群体种和无性系良种为主,具有抗性强、叶厚、持嫩性好、内质丰富等特点。

  在郑丽娟看来,五指山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和优良的茶树品种,正是形成五指山红茶优异品质的基础。

  五指山红茶以其独树一帜的“琥珀汤,奶蜜香”品质,备受爱茶人的青睐。2015年,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评审中,五指山红茶也征服了专家评委,获得国家地标产品称号。这是海南荣获的第一个国家级茶叶地理标志产品。

图为海外华媒人士在茶园中品五指山红茶。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接力种茶:重点侨企

  在五指山市,“椰仙”地处海南最高峰——五指山脚下,占地面积60公顷,以茶叶种植和加工为主,是当地的重点侨资企业之一。

  “椰仙”的创始人肖玉芳,1953年从马来西亚回国,落户万宁兴隆农场,开发种植胡椒、橡胶、咖啡等。1974年,肖玉芳来到五指山工作。1993年退休后,她创建海南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在澄迈开发种植苦丁茶。

  2001年,肖玉芳投资400万元在水满乡建立五指山野生水满茶基地,成立五指山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我的母亲肖玉芳是马来西亚华侨,我就在五指山脚下出生长大。”郑丽娟说,儿时的经历和成长环境让她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为日后从外企回归山林种茶埋下了伏笔。

图为郑丽娟(中)教游人采茶。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的郑丽娟,进入广州万宝冰箱集团从事外事接待工作,小家庭也安在了广州。到上世纪90年代末,父母年龄渐长,希望她回来帮忙打理生意;她当即从广州回到海南“务农”,一为孝顺父母,二则看好海南旅游商品市场前景。

  “那时公司茶叶价虽不高,但供不应求。”郑丽娟回忆道,在上世纪80年代,海南红茶就已出口地, “我‘懵懂’地觉得海南茶叶应该再次走出去”。

  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椰仙”已经成为集优良茶种选育推广、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品饮、品牌营销、茶文化传播、茶园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示范园。

  茶旅融合壮大茶产业

  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椰仙”大力支持五指山民族山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郑丽娟通过多年摸索研究,利用五指山原生百年野生大叶茶为母本,采用茶叶冬控催稍技术,建立了采穗园及种苗繁育基地,在公司大田成功引种。

  每年,“椰仙”向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推广水满茶种植,改变当地农民上山挖掘实生苗种茶的传统,应用良种繁育、设施改良、生产环境、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茶叶栽培技术,加快推广金萱茶叶优良新品种和本地大叶茶适用栽培技术。

  “椰仙”也联合有关单位为农民免费举办茶叶栽培技术培训班,采取理论课加茶树园地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办法,免费培训村民,共培训村民670户,发放培训资料2500多册,不断提高当地茶农的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技能。

  “椰仙”还以免费提供种苗、与茶农签订回购茶青协议的模式,有效确保当地茶农生产的茶叶在达到国家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前提下不愁销路,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增加了茶农的收入。

  “既保护了生态,又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原生物种,引导农民种茶增加收入,家家户户都从茶叶中得到可观的收成,促进了五指山茶产业的发展壮大。”郑丽娟说。

图为游人尽情体验采茶乐趣。 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目前,五指山市茶叶种植推广面积170多公顷,其中主产区水满乡种茶134公顷,一半以上的农户都从事与茶相关的工作。

  “水满乡的茶农都盖起了楼房,都是靠勤劳种茶得来的。”郑丽娟告诉记者,如今,茶青收入已成为水满乡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慕名而来品尝五指山红茶的游客络绎不绝,又带旺了当地酒店与农家乐的生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继‘茶饭’之后,大家又吃上了‘旅游饭’。”

  让五指山红茶走向世界

  20多年来,郑丽娟一直致力于推动五指山红茶品牌化发展,让五指山红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刚开始时,郑丽娟克服种茶的种种困难,并向老师傅学习五指山红茶制作技艺。随后,有着外贸工作经验的她开始探索五指山红茶品牌化发展路径。

  “早在20世纪80年代,五指山的茶青就曾出口海外。”郑丽娟说,但因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五指山红茶鲜为人知。

  2014年,郑丽娟着手推动五指山红茶申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她联合本地8家茶企成立五指山市茶叶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次年11月,五指山红茶便通过评审,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品牌化是目前让五指山红茶走得更远的最优路径。”郑丽娟表示,未来将在扩大五指山红茶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结合文旅活动提升五指山红茶的市场认知度,打通线上线下品牌化销售渠道,让五指山红茶带着本土印记再次出海。(完)


 

中新网海南新闻8月30日电 题:郑丽娟:让五指山红茶再“出海”

  作者 张月和


    中新网海南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