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关键词读懂运城经济走势 运城日报 2022-01-10 10:53 图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运城日报” 三个关键词读懂运城经济走势 本报记者 陈永年   去年我市经济指标完成怎样

时间:2022-01-10 15:36:40人气:8549来源: 欧华之声网

三个关键词读懂运城经济走势

        三个关键词读懂运城经济走势

      山西运城日报记者 陈永年

     去年我市经济指标完成怎样,哪些做法值得总结并持续?

  今年经济走势如何,哪些问题需要关注和破解?

    全年工作哪些是重中之重,实际推进中又需如何掂量和权衡?

    日前,给今年全市经济工作定盘子、指方向、划重点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通过梳理,记者以三个关键词来指代与每个运城人息息相关的经济趋势——去年为什么能,今年又怎么行。

 

图片

  1月6日,山西林森玻璃有限公司中空玻璃生产车间工人在为客户加工钢化玻璃。特约摄影 温徐旺 摄

 

     评价2021年经济工作“良好开局”
 
  总体评价2021年的经济工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用了一个词:“良好开局”。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这“良好开局”,有具体领域的“高光时刻”——
 
  在工业发展上:黄河新型化工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二批第一年)”,成为我市第一家;山西中设华晋铸造有限公司位列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成为我市首家;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荣获全国“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第五批)”,成为我省首家;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的山西省镁铝合金创新中心,成为我省第一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农业发展上:晋南苹果产业集群进入2021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永济市栲栳镇被评为“国家级产业强镇”,稷山县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农业领域一年获批12个“国字号”项目,临猗县翟村、万荣县四望村、稷山县姚村、永济市正阳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全省地级市中首创“四南四北”(“南粮北植”“南菜北种”“南鱼北养”“南茶北移”)技术新模式,“运城经验”成为全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发展新样板,特色农产品单项品牌数量和总数全部位列全省第一……
 
  在文旅产业发展上:运城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新增盬街、平常街等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街区,中心城区11个“河东书房”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增3家4A级景区和4家3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山西省蒲剧艺术院与市艺校全面整合,惠畅土布制作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良好开局”,有重点指标的“华丽突破”——
 
  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5.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6.8%,增收15.1亿元,增收绝对额创历史最高。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左右。
 
  1—11月,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内的宏观监测四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增速连续8个月排名全省第1;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4.8%、增速全省第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增速全省第5。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21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22%;转移就业16.6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264%。截至11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2.2%,贷款余额增长16.2%,不良贷款率下降到2.45%,降幅全省第1。
 
  这“良好开局”,有潜力后劲的“草蛇灰线”——
 
  1—11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76万户,净增长14.33%,总量为41.75万户,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省第2。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户、位居全省第1,总数达到776户左右。1—11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上一年的9.4%上升到目前的15.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0.1%;装备制造业增长15.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9%;先行指标态势良好,工业用电量224.6亿千瓦时,增长13.6%。
 
  从重点到全局,从单项到整体,从现实到未来——去年一年,全市上下能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特别是疫情冲击、煤价高企的形势下,取得如此“良好开局”,来之不易,值得庆贺。
 
  过去一年,全市经济运行复苏向好,产业转型步伐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对此成绩,市委书记丁小强指出:“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

 

图片

  1月5日,运城中心城区圆通快递公司南区业务网点工作人员正在忙碌。本报记者 冯革才 摄

 

     谈及持续用好“主抓手”“毫不动摇”
 
  抓经济工作既要有目标和思路,更要有办法和抓手。近两年来,运城经济工作最大的抓手,就是“五抓一优一促”。
 
  今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丁小强明确指出:“2020年以来,市委提出要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这一抓手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必须毫不动摇地抓下去。”
 
  最早在2020年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全市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市委正式作出了全面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的战略部署。即通过抓招商引资、抓市场主体培育、抓发展动能转换、抓项目达产达效、抓人才智力支撑、优化营商环境六个领域,实现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目标。
 
  从彼时起,运城纷繁复杂的经济工作,被提炼、凝结为“五抓一优一促”六个字,并以此为纲,统领整个运城经济发展大局至今。
 
  从“2020年我市经济运行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V型反转、全线飘红,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第一方阵”,到“运城打破了煤炭价格上涨时在全省经济排名靠后的传统格局,经济运行呈现出加速恢复、起跑矫健的良好态势,被省委主要领导评价为‘运城现象’”,再到如今“全市经济运行复苏向好,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验证,“主抓手”的确“行之有效”,的确抓出了硬效果。
 
  近两年来,“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不仅为我市带来了经济加速恢复、翻转赶超的丰硕成果,更为我市科学发展经济探索和沉淀了新的制度创新成果。
 
  把好的办法“持续”下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是我党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最朴实经验。相比去年,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中,“‘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之前,增加了“持续用好”两个字。
 
  与“持续用好”和“毫不动摇地抓下去”一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就是要在“五抓一优一促”六个方面“聚焦发力”——
 
  项目达产达效要在抢抓机遇、用足政策上聚焦发力。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政策的“蛋糕”虽大,却不可能自动落到每个人的头上。要获得更大的份额,争取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支持,还要发扬拼和抢的作风,主动抢机遇,提前做准备,在产业项目投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补短板投资三个方面持续加力。
 
  招商引资要在加大招商强度、提高精度上聚焦发力。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区域项目建设的起点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新发展格局下,各类市场要素正在展开新一轮优化配置,我们要结合运城的既有优势和比较优势,提高招商频次、创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精度,破解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发展动能转换要在产业转型、延链补链上聚焦发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是大势所趋、规律所致、现实所需。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服务业,都要加快转型节奏、加大转型力度,最终实现运城的高质量发展。
 
  市场主体培育要在助大扶小、活水养鱼上聚焦发力。目前我市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约90户,市场主体不多、结构不优、实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今年要深入实施“全民创富行动”“千企培育计划”和强化企业上市培育辅导工作,坚持外引新量和内生增量并重,推动市场主体上规模、增活力、提效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人才智力支撑要在政策激励、平台塑造上聚焦发力。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要进一步完善“引育用留”机制,用好的平台聚才、好的政策引才、好的机制用才,让运城成为各路英才寻梦逐梦圆梦的热土。
 
  优化营商环境要在改革攻坚、服务提质上聚焦发力。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快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开放开明的人文环境、优质完善的要素保障环境,重点解决行政审批效率不高问题、干扰工程施工问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
 
  近两年,“主抓手”为我们带来了高质量的发展和丰硕的成果,相信在新的一年,“主抓手”还会给我们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加丰硕的成果。
 
  我们需要的,就是“持续用好”和“毫不动摇地抓下去”的努力和定力。

 

图片

  春节临近,市民们纷纷选购鲜花作为“年货”装扮家居。特约摄影 徐应杰 摄


    要求完成经济工作预期目标“不折不扣”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共14项——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15家,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万人,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3项指标确保完成省下达任务。
 
  “11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定任务。”这是今年经济工作的硬指标。
 
  指标并不低,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项指标与全省持平外,其余全部高于全省。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全省预期目标是6.5%左右,市委经过认真研判测算,将今年全市经济增长的目标定为8%。这主要是考虑同2020年和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7.2%相衔接,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以利于更好稳定社会心理预期,进而提振市场信心、企业信心和干部群众信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甚至,市委提出的8%增速还只是保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还要自我加压、提升标杆,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
 
  这主要是因为,我市GDP总量不大,人均水平更是全省靠后,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大。要缩小差距,增速要适当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高质量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初始速度,这样便于激励引导全社会跳起来“摘桃子”。
 
  当然,按照这一增速,预计全年GDP将历史性迈上2100亿元新台阶,增量约170亿元,这需要全市上下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实现。
 
  要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就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主攻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反映到具体工作上,就是通过八个“千方百计”来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后劲;千方百计加快产业转型,锻造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引擎;千方百计壮大市场主体,厚植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根基;千方百计打造创新生态,激活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动力;千方百计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潜力;千方百计促进城乡融合,拓展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空间;千方百计抓好环保安全,筑牢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底线;千方百计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红利。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鲜明提出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全方位推动”为横向纬度,以“高质量发展”为纵向标尺,形成“六个领域”“三个体系”全面贯通、深度协同的工作矩阵。
 
  “六个领域”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党建,“三个体系”即以目标和标准体系,牵引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以任务和举措体系,明确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以政策和制度体系,筑牢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这八个方面的“千方百计”,就是我市对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工作矩阵的具体化落实,也是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观的创造性实践。
 
  这八个方面的“千方百计”,就是我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的“抢抓”。
 
  虽然,我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外部风险明显增多,疫情防控复杂严峻,区域竞争更趋激烈,我们面临的挑战比以往更加艰巨。
 
  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当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使命在肩的“运城特质”,发扬奋力拼搏、奋勇争先、敢抢敢争敢胜的“运城精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将时代蓝图变成热火朝天的“施工图”,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不折不扣完成省定任务”,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