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思念、纪念冯亦同先生诗歌诵读会在南京举行

时间:2023-05-28 12:16:21人气:127563来源: 欧华之声网

      本网南京讯:2023年5月27日,这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是尊敬的诗人冯亦同先生离开我们的第49天。根据中国传统民俗,这一天叫做“七七”。在这一天,冯亦同先生的英灵,将会向他深爱的人间、和他深爱的人们,做最后的凝望。他看得见我们:他的挚友、他的学生、他的家属,爱他的人们、和他爱的人们,因为他,在这里聚集一堂,他——听得见我们的声音!

  “纪念冯亦同先生诗歌诵读会”,经过认真细心的组织与安排,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个必胜”报告厅进行了2个小时,从14时36分至16时36分。诗会由南京诗词学会等5家单位联合举办。诗人冯亦同的生前挚友、学生,冯亦同先生的家属计82人参加了诗会。

      诗会由南京扬子江朗诵艺术团副团长王娟主持。

 

 

      诗会安排了6个环节。

      首先,由南京诗词学会会长刘任和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方政分别致辞。

      刘任说:“我们选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个场所,是因为他为2014年,在这里举行的首次国家公祭,写下了载入史册的诗篇:《和平宣言》。《和平宣言》表达了我们这个伟大国家的意志和古老民族的心声:牢记历史,守望和平,心怀悲悯,超越仇恨,凝聚了中国魂和民族魂。刘任还说,有的人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冯亦同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首先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是时代的歌者,是人民的歌者。他是一个优秀的文化和文学工作者,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方政老师在致辞中,回顾了冯亦同先生与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的故事,简要评价了冯亦同先生的贡献。他说。冯老师是文学的多面手,他是诗人,也是诗评家、散文家、传记文学作家、编辑家。冯老师在文学上的多方面的成就,是与其诗人的身份分不开的,他的评论、散文、传记文学,无不浸润了浓浓的诗情,闪射着诗性的光辉。

 

 

      各界代表致辞后,与会者观看了由韦晓东出品的题为《相问如初——致敬冯亦同先生》的15分钟纪录片。这部14分钟的纪录片,用典型的珍贵画面,诗化的语言,简要回顾了冯亦同的“诗化人生”,一位慈祥的诗坛与文坛老人,栩栩如生,可亲可敬,故事真实,情节淳朴,格调高雅,意境深长,深刻感人,让人激情满怀,热泪盈眶。

   
       第3个环节是由扬子江朗诵团朗诵冯亦同先生的6首诗:《我的橹摇过大运河》、《江东门的钟声》、《紫金花》、《妈妈》、《月光谣》、《牵手树》。这些诗歌都广为传诵,朗诵者激情吟唱,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徘徊,时而奔放,让与会者心潮澎拜,思绪激昂。

 

       第4个环节,由诗人孙友田、傅云生、谌宁生、周华、赵友莅、庄企雄、孔繁勋、宿瑞明、李萍、孙拥君、陈鸣鸣等11位冯亦同先生的生前好友和学生,分别登台讲述了其本人与冯亦同先生的故事,有的还朗诵自已创作的纪念诗,有的则朗诵冯亦同先生影响了自已的诗作,以诗的形式纪念诗人,让人热血沸腾,思念、感谢、感恩之情纵横流淌。

        冯亦同先生的夫人周洁莹老师登台致词感谢,更是让与会者潸然泪下。周洁莹老师与他相识64年、相伴55年,情深似海,恩爱尊崇有加。她也在这个环节的最后,从亲情角度,用真诚淳朴的语言,用微微颤抖的声音,一字一句清澈如水地表达了家属的怀念,对诗坛文坛朋友们的真诚感谢感激。

 

 

        第5个环节,由扬子江朗诵团朗诵了从几百首追念冯亦同先生的诗作中选出的6 首诗。

       最后,全体与会人员集体合诵由冯亦同在2014年为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而创作的《和平宣言》。

 

         纪念冯亦同先生诗歌诵读会进入高潮,与会者全场起立,朗诵团重温吟唱当年由冯亦同老师创作的《和平宣言》。与会者集体朗诵《和平宣言》的最后两句:“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和平宣言》诗歌飞声远方,化作对冯亦同老师永久的思念、纪念与怀念,激励我们继承冯亦同先生的遗志,携手同行,向着未来,诗和远方!

 

        纪念冯亦同先生诗歌诵读会由南京诗词学会主办,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协办,南京树人文化服务中心负责策划组织,南京扬子江朗诵艺术团负责朗诵执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给予了大力支持。

   ( 新闻来源:周贤望老师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