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恩平助力华裔学生圆却家乡求学梦 ——侨乡恩平华侨子女回家乡就读纪实

时间:2022-12-04 19:37:50人气:167285来源: 欧华之声网

  ·徐贵照·
  
著名侨乡广东省江门五邑之恩平市,旅居海外侨胞有50多万人,相当于全市在乡人口。侨胞们心连祖国,情系故里,时刻关注祖国发展、家乡变化。他们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恩平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优异的文化历史背景,让子女回家乡读书,会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史和新中国文明史,学习乡土文化,深化国家和家乡情怀;又认同祖国教育守正创新,坚持走正道,能培育、激发正能量,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子女在家乡公立学校读小学、初中,可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还深知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国疯狂肆虐的情势下,中国切实做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有力措施防控抗击疫情,成效非常显著,有力地确保了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子女回祖国读书很有安全感。同时,市侨务部门了解到,大多数侨胞都是为了生计,在异国他乡或是亲力亲为经营小生意,或是打工,日夜劳碌,无暇辅导子女。侨胞们坚信子女回家乡读书,会得到学校和社会热情相助,确保学业进步。可见,让自家学龄子女回家乡读书已成为广大侨胞的热切愿望。
  
市侨联、外事侨务局把有关情况向恩平市委市政府作了详细汇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全面了解侨情,深知旅外侨胞心思以及他们为子女读书遇到的实际问题,明确表态说:侨胞兄弟姐妹与我们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他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义不容辞要做好工作,让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变为现实。还特别指出,落实学龄华侨子女回家乡读书,让他们夯实文化根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意义重大深远。侨胞之愿望同党和国家建设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构想一致。这是重要的政治工作任务,务必认真做实做好。
  
近几年,恩平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具体部署,统战、侨务、教育(包括学校)、卫健等部门,积极担当,通力协同,依照党的政策,切实做好各方面相关工作。市教育局明确布置城乡各学校,主动联系所在地域地段有学龄子女的侨户,向他们宣传相关政策,表示欢迎他们的子女回家乡读书,热情为他们办理在家乡入学手续,注册学籍。对凡在家乡公立小学、初中就读的均与本市户籍学龄子女同样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免缴学杂费。目前全市在家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就读的华侨子女共有7967人,其中高中生474人、初中生1248人、小学生5285人、幼儿园生897人、中职校生63人,另有389名港澳台籍学生。对签证返出外国的在学的华侨子女,学校又主动引导他们办理离开家乡学校期间的休学手续,保留学籍,保障他们签证回来后续学。
  
与此同时,恩平市委市政府树立“统筹发展”理念,制定出《恩平市(2018-2025年)中小学校布局规划》,不断加大教育事业建设投入。近五年通过多渠道统筹近11亿元,投入教育硬件建设:新增建了冯如小学、恩城中学新校区、恩城一小城西校区及其教学楼、年乐学校科教楼,沙湖镇中心幼儿园,君堂、牛江、圣堂等镇公立幼儿园等等,共增加10000多个优质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位,又增添、改善了教学设施,为华侨子女在家乡读书创造了较好的基础物质条件。
  
为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华侨子女受教育水平,全市城乡学校认真遵照国家编印的教材进行高质量教学的同时,市侨联、教育局又主动联络社会相关部门,互相协作,以全国著名侨都江门倡导的“侨都赋能”为指引和推动力,组织开展有益于华侨子女全面健康成长的系列活动,包括有:学校同心护苗志愿服务队、助学支教志愿服务队,关工委“银发关爱联盟”志愿服务队,妇联“妈妈联盟”志愿服务队,团委“青年联盟”志愿服务队等,课外对华侨子女分别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法制观念、心理情操、学科知识辅导;从学校党员义工服务队中选派队员担当义工家长,对父母不在身边心理、学习方面存有突出障碍的华侨子女,一对一精准帮教;市教育局与市外事侨务局联合组织华侨子女开展寻根夏令营活动,让他们增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度,热爱祖国和家乡,树立民族精神;恩城和侨生较多的镇学校放假期间,在学校或青少宫开设“侨童学堂”,开讲恩平“三老纪念亭”中记载的革命故事、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事、歇马举人村的故事等以及分别讲授中国书法、国画版画、民间音乐、诗词朗诵、航空航模、中国棋艺等专业知识,还传授独具乡土特色的恩平烧饼制作、恩平裹粽制作、恩州石雕等技艺。
  
在东成镇乡村学校“侨童学堂”参加学习的30多名华侨子女深受教益,他们异口同声说:“我们祖国是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青少年在祖国会学到许多文化知识,全面发展,很好地成长。”“虽然我们华侨子女身居外国,但我们有一颗中国心,永远与祖国连结在一起。”
  
事实表明,体现“侨都赋能”精神的一系列活动,确实助于华侨子女健康成长,又让他们的家长放心、安心、舒心,真正起到凝聚侨心、侨智、侨力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激发和加深侨胞们关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热忱。